I am who I am
→永久rss:http://feeds.feedburner.com/monacat

→粉絲專頁「貓的走讀歲月」與部落格不重複貼文,詳情請見右側連結。

→blog演進史:貓老大專賣店/貓の足跡/貓的時光流轉冊

I run my life on a "choose-want to- love to" basis.
I am personally accountable for I am and what I do.

我以「我選擇/我想要/我熱愛」的生活方式生活。 我對作為一個真實的我和我的行為,完全自行負責。

目前分類:2012舊時西貢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DSC_0124

在越南學會的第一個越南文字是pho,中文的意思是「粉」。我想所有觀光客只要待得夠久,離開習慣的第一郡,就能在街道橫衢間,發現一攤攤的河粉店,用巨大的pho字直接說明賣的是什麼。

 

在我們每天都必經的第八郡路口旁,有個家庭式小吃攤,每天皆門庭若市。所以,當我們開始自行從旅館搭車到工作地點後,便把這家店當作是自助旅行的第一步。趕在上班用餐人群裡,輕輕撿了個位置入座。用筆手劃腳外加紙筆交談的方式,點了牛肉河粉。趁著河粉上桌前的空擋,偷偷瞄了旁的上班族,無分男女,無論是吃麵前或吃麵中,總是不斷的從一旁的青菜盤裡,揀選各式各樣的生菜,丟入熱湯裡,吃個呼嚕呼嚕。第一回我們觀察不夠仔細,連根帶葉丟到湯裡,覺得有些食不下嚥。後來,總算掌握重點,知道挑嫩葉為佳。這時,旁邊的小妹妹除了快手的幫忙點菜送餐外,還利落的不斷為每個桌子補充菜盤。相對之下,我們這桌可完全不需要替換,完全反映了不同的飲食文化。

 

文章標籤

slowcat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_0011 拷貝

每個國家都有代表的食物,無論是精緻料理或是庶民美食,總之,隨著移民,隨著旅遊,這些食物印象在另一個國度重現。儘管如此,味道還是在地化了,一如越南赫赫有名的法國麵包,我在台灣的巷弄內初嘗眼睛一亮。後來在移民教室裡吃過幾回,雖然味道家常,但是比起外頭販售的就是多了一份異國味道,但是,真正到了越南,才發現那些都是屬於台灣。

 

越南的法國麵包,少了特有的酸肉,以及若隱若現的魚露味,就少了那一魂。街弄裡隨時可見販賣法國麵包的小攤,密集度可比台灣的滷肉飯,也可由此窺知這項飲食如何的普羅化。原本我以為法國麵包夾的東西就是那麼一樣,後來才發現就像我們喜歡饅頭夾肉鬆,換起士,抹奶油。當地的法國麵包也有不同的夾餡可以選擇。當中,我最愛的是夾蛋。小妹妹把炭火燒烤的油壺放在腳邊,換上平底鍋,快手利落的下了兩顆蛋。另一頭媽媽切開剛出爐的麵包,抹上特製抹醬,再把煎蛋放入,撒幾片生菜。最後,取一張白紙包裹,橡皮圈套住。拿在手裡,熱呼呼地,順手遞出10000盾,這是我最愛的越南早餐。

 

文章標籤

slowcat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DSC_0958

走出檳城市場,準備前去用餐時,繞到外圍的水果攤商。

DSC_0952

DSC_0953

文章標籤

slowcat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_0945

第五郡,早晨

下了飛機,走進海關時,腦海裡閃過殘存的警語:「記得不要當最後一個,以免被刁難。」我因而加快腳步,並把小八拉在一塊兒。胡志明市國際機場,不過晚上九點,卻是人煙稀少,觸目所及,盡是簡單陳設。待我順利走出海關,領過行李,跨出自動門,竟然就直接到馬路邊接送區時。我突然愣住了,這一連串從登機到下機的過程,我始終覺得怪怪的。終於,找到了答案:這不是以觀光為旗幟的其他國際城市。這裡就是胡志明市,舊時,人稱西貢。1875年南北越統一後,首都北移河內,西貢改名胡志明市。

 

站在等候區,皮膚正張開與感受這裡的溫度,一切,都沒什麼不習慣。越南語,就像我在教室裡常聽到的那樣,此起彼落,唯一不同的是,我現在只能聽得到越南語,少了印尼、台語和國語。我為自己沒有絲毫的適應感到新奇,轉個念頭,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越南女子選擇台灣的理由之一吧!如「西貢小子」所說,越南和高雄很像,差別就在於大樓和田地,鴨仔蛋和滷肉飯。我的雙文化對照還來不及有個結論,接機的朋友就到了。離開機場,一場傾盆大雨在黑幕中直落而下,停在住宿門前時,更是毫不留情的灑落大地。我們只能在夜裡急著擦乾雨水,然後連上網報平安。

文章標籤

slowcat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