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日與母親商議下月初行程時,談到兩點間往返時,同時開兩台車花費油錢過多。之後,便聽到她開心地向父親稱許我,說我竟然這麼懂得計算收支。我不由地想到最近一個四十來歲的友人,跟我談到即將升高三的女兒,打算若是國立大學沒考上,便要直接出國唸書。她覺得如果孩子願意出去闖蕩一番,做家長的即便不放心,也要放手。
我聽了,一方面讚許她放手的勇氣和決心,一方面也擔憂著這樣的女孩將來會成為什麼模樣。應該說這一代的父母,因為經濟狀況許可,所以願意提供孩子更優渥的物質資源,但另一方面,她們其實希望孩子不要忘記某些重要的價值觀,譬如節省,再如感恩。但也許是自己苦過來了,總是以孩子舒適和安全優先,而想要鍛鍊孩子意志或信念則每每落後一步。所以,許多主管感嘆年輕人工作態度不佳、抗壓力過低或挑三撿四,其實,這樣的結果有跡可尋。
我其實也是來自一個經濟無虞的家庭,但高中想要去澳洲遊學時被阻止了,大學時因為愛漂亮,喜歡買衣服,而決定去打工賺錢。我做過安親班的課輔老師,聽來似乎很不錯,但班主任天天上樓叮人,每次月考後就要擔心學生不繼續上課,影響了安親班生意,我的位置也不保。我也做過學校餐廳工讀生,每天傍晚五點要先去打卡,然後穿上圍裙,戴上口罩和帽子,整理完桌椅後,就要準備幫忙結帳收錢。學生一個個接著來,秤重,收錢,找錢。偶爾一抬頭,被同學認出。他們總會笑著說:「妳來這裡打工唷!」一個社團活躍人物變成餐廳收錢妹,的確是很大的落差。兩次的打工經驗,就讓我快速體認到「錢」是圓是扁。
我想,瞭解錢的厚度和寬度是相當重要的。人際關係或合群、服務概念可以由社團活動中逐步培養。但生活樣貌的虛實還是需要職場工作來輔助。對我來說,出國讀書一直是我的夢想,開始研究所生活後,有更多人覺得我應該碩士畢業後,直接出國念博班,我總是笑一笑。我曾經埋怨過那年母親為何不讓我飛往澳洲,但當走過的路愈來愈長時,我反而感謝這一切。大學工讀經驗也許只教會我賺錢不易,但職場歷練更讓我體會到自食其力的重要性。
友人聽了我大學工讀情形,不住點頭說,她也希望女兒對賺錢不易有更深層的體會,而後開始問她應該要讓女兒去哪裡工讀呢?再來女兒就要指考了,會不會工讀影響指考成績呢?真的是為難這位媽媽了,又想給女兒甜甜的生活幸福感,又不希望女兒過於沈溺,那麼,給一粒透綠苦瓜吧!哪天,她會懂得甘甜滋味的美妙。
【因近期忙碌,故關閉迴響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