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:順著孩子的天性走
猶記幾年前為了出書上廣播宣傳時,
曾被詢問是否有小孩?
我知道主持人的意思是:
我書中所談的學校教育觀念,是否也曾融入我的育兒經驗中?
當時,笑一笑,搖搖頭,我只能這麼回應。
想不到,書籍出版不到半年我就懷孕了,
爾今,則是有了第二胎,準備於今夏迎接新生兒的來到。
至今,我還沒辦法證明我的高年級情緒管理、時間管理與第二專長概念,
也同樣付諸於育兒經驗裡。因為,那至少是三四年後的事情,
但有一點道理相通:發掘孩子的天賦,順其自然,變成第二專長。
人,就在嬰兒期,很快就展現了獨特的天賦,但重點是身為爸爸媽媽的我們,
是否願意擦亮雙眼,認可並順應而為?
以我的老大苜蓿芽為例,他雖然只是個一歲娃,
卻對於聲音有極高的敏銳度,也善於傾聽與觀察,
目前所見較為傾向遺傳自爸爸的音樂長才。
此外,他還有明顯的體能專長,
從他爬行、攀爬、站立到持久力的展現,
輔以專心度極高,
充分說明適合發展體能專長。
這點可就完全跟我們夫妻不同,
因而,我相信遺傳之外,
孩子有自己要走的路。
我與牡羊爸討論過苜蓿芽的興趣發展,
一致認同,將來協助他找個打擊老師或是鋼琴老師,
先練基本功,要選擇哪一項樂器作為專長可讓他自己決定。
再者,他的體能部分,也會找適合的體育性社團讓他參加。
我們都同意孩子需要動靜活動相搭配,
才能得到平衡。
牡羊爸提出英語,
我們很快就放棄,
因為補習補的是語言知識與技巧,
而不是透過這個語言認識世界。
最後決議只要他有閱讀興趣就好,
怎麼培養閱讀?非常簡單,爸媽樂於閱讀就可以了。
這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專長養成活動。
在這些討論中,我清楚的看到自己或牡羊爸充其量,
都是教育學上的「教練」角色,
苜蓿芽才是主體。
否則,我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他成為寫作高手,
或是讓他中英雙語並進,
或是讓他跟著爸爸彈吉他或貝斯。
這些都是我們倆的專長,
慶幸的是,我們從沒這樣想過,
育兒一年中常常感到最幸福的是:
身為不像國小老師的異類,
我們卻在教養中默契十足,
順著孩子的天性走。
卷二:我?在哪裡?
身為職業婦女,一但有了孩子,部分欣喜若狂,願為孩子,竭盡所能教導。這類型的媽媽我絕對敬佩,因為孩子的一生無法重來,尤其是三歲定終身,打出生到三歲,把始把尿,轉瞬即過,但媽媽的頭髮斑白了多少?睡眠減少了多少?存款又少了多少?這些,孩子永遠不會知道。
另一種媽媽,就像我,希望能夠兼顧本來的我,與新的我,面對的矛盾掙扎更甚。
當我埋首苜蓿芽的天賦發展,搭配飲食調理時,肚子裡的貓薄荷也正在一天天長大。外部還有畢業班孩子,等著我讓他們順利升學,我常常懼怕:這兩年自己的教學專業是否停滯不前?連我的前輩都曾擔心我退步,直到現場聽我有條理的分析課程設計理念,才放心地輕吁一口氣,知道我並沒有被懷孕與家務事,擾亂了原本的專業節奏。
只是,偶爾我還是覺得過去的我,只存在記憶中。
再也不能背着行囊,想去哪就去哪。再好的進修課程,都要先以孩子的作息為考量。
在育兒與工作中,我明顯地傾向育兒,這似乎是母親的天性。
但有趣的是,因為時間被壓縮了,反而能夠精確的選擇。
比起過去的我,恣意在各個平台間跳躍與展現,
現在的我,必須精簡,必須一箭雙雕,
無疑是工作效率的再精進。
今天,是苜蓿芽的周歲生日,
我什麼都沒準備,
只是早上起來抱抱他,
告訴他:「生日快樂!」
然後,回顧自己成為母親的一週年,
拿出年初為自己買的一組茶具,
好好泡杯茶,祝自己母親節快樂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