坊間談教育的書很多,談養育的書很多,談教養的書更多。教而不養,成為現在許多社會問題的根源。

於我,尚未育有孩子,又因為工作關係,深深覺得學校是家庭的延伸,對於家庭裡的教養風景非常好奇。所以,趁著,圖書室進了一批又一批的教養書籍,開始鑽研這個領域。而最近,我很喜歡的是「愛孩子的100個方法」。

 

這是一本集17位父母的親密對話,他們跟孩子的故事儼然是個小型台灣社會,當中呈現的親子問題包含:

孩子到了一個不適應的班級,家長該不該介入?

當孩子才國中畢業,是否應該放他出國唸書?

怎麼培養孩子有一顆同理心呢?

男人如何當爸爸?

 

因為本書由蘇惠昭採訪整理而成,讀來順暢無礙有一貫性,難能可貴的是,她更從每位父母的教養經驗中,挖掘出精髓的經驗標記於書裡,而這些可貴的經驗又能與教育概念相呼應,所以,無論是父母、教師或一般民眾來閱讀,都能很快的找到共鳴點。

 

以下,舉兩個我極有共鳴的段落

 

鄒開蓮 Yahoo 亞洲區董事總經理

一個人的未來並不決定再出國與否,重要的是責任感,是對生命的熱情

 

鄒開蓮和先生就要不要讓孩子出國唸書有個共識,他們認為「千萬不要想我們做了什麼,就決定了孩子的未來。」許多台灣父母為了保障孩子的未來,總是想盡辦法送孩子出國,鄒開蓮認為這是一種迷思,因為她可以舉一百個例子,說明有些人從國外回來什麼都不會,相同的,在台灣唸書的亦然。

所以,一個人的未來並不決定在出國與否,鄒開蓮認為,重要的是責任感,是對生命的熱情,清楚自己喜歡什麼、不喜歡什麼,向著夢想前進,人一旦與有這些,不管在台灣或美國,都是好的。(p145)

 

三年多前踏入華語領域,我就陷入該不該出國工作或進修的漩渦裡,不能否認,能夠出國實際進行華語教學,是最棒的夢想,但我仍須考慮許多現實面。當中,我不斷反問自己,出國能夠證明什麼?證明自己有國際移動的能力?證明自己有國外教學經驗?除了具備錦上添花效果外,還留下什麼?也是在這樣的反覆中,我慢慢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。何時會出國,對現階段的我來說已經不是最迫切的事情。

 

請假,為了每個值得珍藏的回憶

戴勝益 王品集團董事長

因為自己走了餐飲創業,戴勝益經常面對不確定的風險,永遠如屢薄冰。因此,他對於子女的未來設定也很有趣,是創業。創業需要膽識和創意思維,所以,他把孩子送到一般公立學校,希望他們從中看見人生的真實面,並鍛鍊出抗壓性,朝向「不乖」之路。此外,她的孩子可能考試沒第一名,但是請假絕對第一名,原因是孩子的教育場所不只有學校,還有家庭及社會,乖乖坐在教室內,為了那張全勤獎狀,可能錯失送別爺爺奶奶的機會,可能錯過了親人的婚禮。

學習與各個階層的人互動,以及種種應對進退,這些都有助於成長、成熟。人生也需要回憶的材料……我認為,沒有回憶或回憶平淡無奇,日子就白過了。(p121-122)

 

國小畢業時,領了全勤獎而喜孜孜,第一次請假是因為奶奶過世,相隔兩年,高中時爺爺也過世了。扣除這兩次,其實我不大記得是否還請過其他假,但是,那兩次的請假卻是最珍貴的回憶,兩次都從學校宿舍裡,被一身槁素的父母接回家裡,然後,上香、祭拜、陪伴,真真切切體驗什麼是死亡。離開學校的幾日,就像陀螺打滑了,雖然不在原本的軌道上,但還是繼續轉動。如今讀了戴勝益的教養觀,我不禁傻笑,什麼是全勤?什麼是不乖?請假為何不可?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,其實換個角度都能找到解讀的方式。

 

以下節錄幾句本書的教養精華

1.情緒管理是父母親最大的功課。

2.面對不同年紀的孩子,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。

3.單獨的約會,長長的旅行,這是和孩子交換理解與愛的好方法。

 

愛孩子的100個方法    蘇惠昭採訪整理  天下文化出版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owcat1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