⊙設計動機

梯型票價表

        五月初剛從花蓮回來,恰巧數學課程正在進行「統計圖表」,除了介紹長條圖和折線圖外,另介紹了「鐵路票價表」,以老師的直覺猜測學生甚少單獨自己搭火車,因而「梯型票價表」將成為這個單元的最大難題,突然靈機一動,何不將我最愛的東台灣與之結合?

⊙課程流程

m01

1.課本掛圖:讓孩子清楚這堂課的學習重點。
2.解題方式:兩者交集點即為「票價」,並提示以「直尺」畫線找出,否則孩子很容易「眼誤」。

m02

3.團體練習:全班一起找出龍泉到集集以及集集到車埕的票價為何?(第一次練習)

m05

m06

4.小組競賽:各組分發一個小白板,每組一次派一人出來,依據老師出題,限時作答,小朋友很喜歡這種競賽方式(註1)。

m03

5.小組合作:

   5-1結合社會:複習台灣鐵路興建歷史,不過顯然他們學過就忘,完全想不出來日據時代全島鐵路建置完畢,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點。

   5-2說明任務:假如一人的交通旅費為1000元,從台北站出發,沿著東部鐵路幹線旅遊,如何安排行程,方能玩遍最多景點?

   5-3重點提醒:終點站為「台北」,目的在讓孩子瞭解交通費計算必須含「來回」,否則孩子很容易以為到了某一站就好,永 遠不必回家。 

   5-4旅程設計:每一站標示註明景點或名產,讓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結合,譬如:松山---五分埔,宜蘭---牛舌餅,花蓮---太魯閣 等等,同時讓孩子瞭解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。

m04

各組討論得相當熱烈,絞盡腦汁想辦法找出一條最棒的路線。

m08

6.各組討論單:除了要求設計動線外,另需著色,藉此強化每個組員分工的重要性。

m07

7.第一名:從福隆到鳳林,997元。

m09

第二名:從松山到吉安,987元。

m10

第三名:從松山到花蓮,978元。

⊙省思:

1.自覺慚愧:當我將黑板寫好,等著孩子從科任教室回來時,突然有一種深深的感慨,想想以前專心於英文教學時,精心設計每堂課是必備的,可是當我成為級任老師時,曾幾何時,我常是上課前拿起備課用書,迅速在腦海中想想今天的教學重點,然後就這麼上台了,一樣是上課,但設計過的課程必然嚴謹有條理多了,也就是對學生來說絕對是比較容易吸收和瞭解。

2.數學好玩:孩子隨著一年年往上升,對於數學也愈容易產生恐懼感,如何讓他們樂於親近數學,其原則不過就是「結合生活經驗」,但我們的教材往往獨立於生活外,不僅沒有與鄉土民情結合,更容易讓孩子淪於計算的工具,卻不知數學即生活,這堂課孩子從頭熱烈參與到尾,是數學課少見的歡樂情形,甚至討論到下課還不罷休,有的還利用時間研究我張貼在布告欄的「價目表」(延伸學習的一種方式)。

3.任務取向:我能自豪,經過這堂課的學習,至少班上孩子將來有機會藉著火車旅行時,會想起曾經有過這樣的課程,讓他學會如何「精打細算」。

4.台灣可以:最近看著芬蘭宛如藝術品的教科書,裡頭內容精彩生動,與當地民情結合,與世界地理交會,務必提升芬蘭孩子的本土意識和開拓國際視野,在深深佩服的同時有更多的感慨,台灣的老師並非沒能力設計或執行這樣生動化的課程,但整個大環境和政策走向,讓我們的教育一直卡在閣樓上,怎麼也下不來,孩子的知識難以和生活結合,而我,永遠只能在夾縫中尋求一絲的突破。

註1:分組競賽時,因為來不及拍照,所以下課請三個孩子(由左至右,程度分別為中高低)再玩一次,讓我拍照紀錄,連程度較差的學生都能答對,可見這堂課的目標達成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na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